预付式消费避坑指南
5月1日正值预付式消费司法解释实施之际。5月15日上午,我所刘臻主任受邀为山水集团全体员工开展普法讲座,围绕“预付式消费避坑指南”为主题,结合实务案例与法律条文,深入解读司法解释要点,外地子公司通过视频系统进行远程学习。
一、案例剖析行业要点
讲座从预付式消费的普遍性切入,以某健身房“滚雪球式经营”引发闭店跑路事件为例,揭示行业乱象根源——缺乏相应法律约束导致别个经营者钻空子,消费者维权难。刘律师指出,当前预付式消费纠纷呈现六大核心风险:经营者违约率高、消费者单方解约难、举证困难、主体变更纠纷、合同不规范、法律适用不统一。
二、解读新规要点
明确定义与适用范围:聚焦生活消费领域,涵盖美容、健身、培训等场景,排除一次性消费及多用途预付卡纠纷。
压实责任主体:针对“名实不符”问题,规定名义经营者、场地出租者未尽审查义务需担责;特许经营体系中,符合特定情形时特许人与被特许人共同承担责任。
规制“霸王条款”:明确“收款不退”“限制转卡”“遗失不补”等6类格式条款无效,遏制不公平约定。
保障消费者权益:赋予消费者七日无理由退款权、合同解除权,支持预付卡依法转让(滥用权利除外)。
严惩“卷款跑路”:对恶意终止营业、逃避退款的经营者,除返还预付款外,涉嫌欺诈的追究惩罚性赔偿责任,触及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。
此次讲座通过“案例剖析+条文解读+实操指引”模式,帮助山水集团员工提升对预付式消费法律风险的认知,为企业合规经营与个人消费维权提供了有力指导。未来,我所将持续开展系列普法活动,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。